3D打印 技術日趨 成熟 ,在醫學 領域 應用屢見不鮮 。 

日前 ,上海市 公共衛生 臨床 中心 骨科 利用 3D打印 技術 ,成功 完成了一次 髖關節置換 困難 翻修 ,患者 術后 一周 即可地面行走 。股骨頭壞死 ,患者 宋先生 上半年 接受 了右髖關節置換 術。 

手術后 ,宋先生多次復發脫位 ,甚至 感覺 髖關節 周圍 金屬 運動 。 再次手術后仍然不能走路 。 

由于特殊 條件 ,很難修復操作 。 轉到很多醫院后,宋先生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最后 ,宋先生 來到 復旦大學 附屬 上海市 公共衛生 臨床 中心 尋求幫助 。 

住院 期間 ,骨科 關節 手術 通過 詢問 病史 、影像學 檢查報告 ,證實 患有 神經 關節炎 。 

影像

據報道,這種 疾病 一種 罕見 疾病 。 疼痛 保護 機制 健全 ,無論是 人工 關節置換或關節 融合術 ,均存在極高失敗風險 。 聯合手術團隊 反復 論證 分析 ,應用3D打印 技術解決 手術 問題 。

圖像 顯示 ,宋先生 髖部 形成 巨大 髖臼 缺損 ,常規 最大 髖臼 假體 不能 填補 這個 巨大 的骨缺損 。 因此 ,關節 外科 小組 采用 最新 3D打印 技術 ,以1:1的比例 打印 患者 骨盆 ,真正 再現 髖臼 缺損 范圍 程度 。 關節外科 特聘 顧問 ,中山醫院 骨科 姚振均教授 指導 下,骨科 團隊 陳秋教授 ,羅濤 副主任 ,丁惠峰副主任 專家 應用 3D打印 技術 計算機 模擬手術 ,設計 詳細 手術 計劃 ,準備 多套 手術 方案 。 最后一次 手術 只花了2.5 小時 ,并且 術中出血 少。 短短 一周 內,宋先生 就能在牙套 保護 進行 康復 鍛煉 。 目前 仍在密切 觀察 ,降低 脫位 ,再松動 風險 。

439_01

439_02

439_03

骨科 羅濤 副主任 介紹 ,當前 骨科 領域 3D打印 應用 不斷 擴展 ,涵蓋 脊柱 、關節 、創傷 等各亞學科 。 其中 ,關節 外科手術 人工關節 翻修 ,由于 其骨缺損 大,形狀 不規則 ,往往 難以 重建 骨盆 完整性 ,恢復 人工關節 穩定性 。 即使 恢復 初期 穩定 ,后期 還是 錯位 風險 ,所以 很有挑戰性 。 

3D打印 解決 這類難題 有力 武器 ,可以 個性化定制 關節 假體 和補塊,幾乎 完美 的解決了這個 難題 。公衛 矯形外科 關節 手術 組的特點 是對髖部 、膝部 、肩部 、肘部 、踝部 進行 微創 關節鏡 治療 ,人工 關節置換及翻修 。 股骨頭壞死 綜合 保髖手術 脛骨 高位 截骨 保膝手術 基礎 上,應用 3D打印 技術 ,從整體 提高 人工關節 置換 翻修 水平 ,給廣大 患者 帶來 福音 。